不可否认,疫情的确放大了制造业的作用,但每每最可怕的也恰恰是碰到困难就走回头路。从长远看,将来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将沿着两大纵横坐标延展。
疫情以后,制造业的紧张性愈加凸显。
今年二三月份,新冠肺炎疫情攻陷全球,病毒所过之处,掀起日用品抢购潮,多国停息粮食及部分紧张医药用品出口。平日优裕的欧洲各国,甚至互相扣留防护物资。
而在有用控制疫情的基础上,中国的制造能力也世所瞩目。
一方面,疫情当头,中国日产1.16亿只口罩、医用防护服20多万套的工业体系,缔造了中国4万名援鄂医护0感染的奇迹;盛产奢侈品的意大利,却在价值低廉的口罩、防护服等“服饰”上栽了跟头,因防护设备紧缺。
当各疫情国产能左支右绌之时,中国基本袪除了国内疫情,开始向海外源源赓续输送抗疫物资,成为了世界抵抗新冠疫情坚实的大后方。
另一方面,上半年中国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加了32.4%,医药材及药品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加了23.6%和46.4%。中国防疫物资出口大增,相干制造企业也被激活。
与此同时,疫情后各国增强对制造业的把控,美国、日本等国开始加速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土,个别国家甚至试图在供给链中“去中国化”,一场供给链保卫战打响……
01
制造业受冲击最大
其实,在这次疫情中,由于每个国家的产业链都嵌入全球产业链中,各国的制造业都受到了伟大的冲击。
当中国照旧疫情的主战场之时,放眼整个制造业,除了与防疫相干的制造企业,全国多地采取“封城”、“封路”、耽误开工等政策,致使许多工厂歇工、现金流断裂、复工人数不足、交通物流受阻、上下流原材料和产品流通受限,这些题目都实实在在冲击着制造企业。
作为全球制造业供给链的枢纽,中国制造企业的歇工停产,通过全球产业链、供给链蔓延至国外,世界各地许多制造企业因中国企业断供而停产。
要知道,全球一半的工业产品都在中国制造,尤其是亚洲国家如韩国、日本、越南等,其消耗产品链条中有40%来自中国。
拿一根小小的线束来说,几乎遍布车身的各个角落,与主机厂生产紧紧绑定在一路,而韩国车企线束零部件有87%